認識本署banner

認識本署

一、綠色環境給付打造農糧善循環

稻米是臺灣最重要糧食作物,為確保農民收益、穩定糧價及平衡供需,自1974年起實施稻穀保價收購制度,供作安全存糧,並撥供軍糈民食,確保國內稻米供應無虞,於2007至2008年全球性糧食危機,及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疫情影響期間,發揮穩定市場糧價及確保國內糧食安全功能。惟,隨著國人飲食西化與外食選擇多元,稻米消費需求減少,因而積極推動農作產業結構調整,提升國產糧食供應。

適地適種促永續
為提升國產糧食供應及建立合理農地利用模式,推行「綠色環境給付計畫」,獎勵農民將稻田轉作種植具進口替代、外銷潛力、地方特色性質等作物或同一田區每年僅得辦理一次生產環境維護等措施,促進農業永續發展。

農地農耕護良田
為維護國內有限農業生產環境資源,自2020年起給予非都市土地特定農業區及一般農業區農牧用地維持農糧作物的生產使用者「農業環境基本給付」,促進維護耕作環境,推動永續的善循環。
 

二、推動農業機械與自動化促進農機共享新模式


為紓解農村勞動力不足及老化問題,提升農事工作效率,輔導農民購買農機,降低投入機械化的門檻;並以農機共享模式,提高農機稼動率,加速農業機械化,帶動國內相關產業發展,打造多贏的成效。

用手機找農機省力又省錢
輔導受補助的大型農機納入農業機械耕作服務平臺,並建置農機UberAPP供農民使用,避免農民同時購置整地、施肥、用藥、收穫及採後處理等各式機種,降低農民農機投資成本,資訊化媒合農民與機耕業者,促進農機共享機制。
 

三、推動實名制購買肥料穩定供需合理施肥


為精準供應肥料,建立合理調配機制,保障農民用肥權益,推動「實名制購肥」措施,依農業試驗改良場所建議之各類作物合理施肥量,推薦農民購買,簡化農民購肥作業,鼓勵合理施肥友善耕作環境,降低施肥成本。
 

四、加強農糧產品安全監測品質把關更仔細


為確保全民吃的健康安心,每年進行田間及集貨場源頭蔬果、水稻及茶等農糧產品農藥殘留抽驗,並針對高風險農產品加強抽驗;另運用質譜快速篩檢技術,把關田間農作物安全品質,有效攔阻不合格農產品。同時監測高污染潛勢地區農地上食用作物重金屬含量,超標者立即剷除銷毀,避免流入市面。

維護國產稻米安全品質
推動「建立稻米生產安全管理體系計畫」藉由田間抽檢、經收留樣抽檢、進倉抽檢及糧食業者自營食米抽檢等四道防線,進行源頭控管,為確保國產公糧之衛生安全及品質需求,持續對公糧稻穀進行重金屬抽驗。

落實蔬果雜糧三級品質安全管理
打造外銷供果園、蔬果及雜糧特作集團產區,辦理登錄、教育訓練、安全控管及農藥抽驗等三級品質安全管理體系,並整合產區農民、農民團體或農企業,以集團化、農商合作生產方式,導入共同防治、品質自主管理與品牌行銷,以符合內外銷規格。

五、推動農業產業策略聯盟加速產業結構調整提昇競爭優勢


為強化產業自主能力,整合產銷班、農企業、通路業者、農民團體,發展垂直或水平的產業策略聯盟,並透過生產控管、加工媒合、內外銷通路、休閒及文化等合作面向,以打團隊戰方式,擴大及穩定國產農產品行銷,成立柑橘、柳橙、鳳梨、香蕉、番荔枝、文旦、洋蔥、大宗蔬菜、大蒜、落花生、紅豆、甘藷、大豆、金柑及咖啡等15個產業策略聯盟,並藉聯盟運作強化產業自治,以優質農產品全力拓展內、外銷市場,鼓勵研發創新加工品,結合休閒觀光活動,整合產業價值鏈,提升競爭優勢。

六、溯源食材更安心優質安全健康


推動溯源農糧產品追溯條碼(QRCode)標示制度,普及國產農產品的可追溯性,揭露生產者資訊,區隔國產及進口農產品。

學童健康安全可溯
為照顧國中小學童的飲食健康,確保吃到優質安全的國產農產品,讓全國家長更安心與放心,在「食安五環」政策下,推動學童午餐使用國產可溯源食材。強化學校午餐食材可追溯及安全性,增進學童環境保護意識、感受在地飲食文化,培養在地低碳飲食習慣,開展食農教育與生活教育。

國軍副食標章把關
落實「食安五環」政策,協助國防部採買可溯源食材,獎勵採用有機及產銷履歷標章蔬菜,以提供國軍更優質且食安有把關之食材。

校園豆奶食農教育
從學童試飲豆漿、採豆食農教育著手,增進各年齡學子對國產大豆的認知,以淺顯易懂的圖卡向學生介紹有關國產大豆的基本知識,並輔導採購國產溯源大豆、採購豆漿機及分渣機等,提升國產溯源大豆的使用量,健全大豆產銷體系。

七、產銷履歷驗證來把關生產公開透明


銷履歷驗證制度依照作物栽培及蜂產品生產風險分析,設定危害分析重要管制點,促使生產者正確使用資材,並保持詳細而完整的生產紀綠,生產過程公開、透明,產品流向可追蹤、追溯。

消費者可利用手機掃描產品包裝上的QRCode掌握生產資訊與流程,加上第三方驗證把關,如果違規事件發生,產品即回收、下架、銷毀,並依相關法規裁罰,產業導入產銷履歷驗證有助提高農產品安全。

擴大產銷履歷制度帶動產業發展
為鼓勵農民參與產銷履歷驗證,減輕農民在驗證、產品檢驗、資訊服務專員臨時工資、集團驗證所需電腦、條碼機等費用之負擔;辦理產銷履歷輔導員訓練,擴大輔導量能,優化改善產銷履歷資訊系統及辦理相關教育訓練,並對通過驗證者給予奬勵。

建立批發市場產銷履歷蔬果交易模式
於2017-2021年推動「產銷履歷蔬果子母包裝共同運銷行銷計畫」,將產銷履歷蔬果以內外包裝形式黏貼履歷標籤,供應主要消費地批發市場,並推動優先拍賣機制、交易專區,落實履歷產品之市場區隔,提升市場端交易數量及價格,藉以帶動履歷產品發展。

促進產銷履歷驗證制度符合國際標準
臺灣「香蕉良好農業規範(TGAP)2020PLUS」及「鳳梨、芒果及紅龍果良好農業規範(TGAP)PLUS」,分別於2020年3月及2021年3月獲東京奧運組織委員會審認通過,其中TGAP2020PLUS香蕉成功供應東京奧運選手村。

八、推廣有機農業促進農業永續發展


有機農業是重視生產、生活及生態特性之產業,亦是一種對環境最友善的耕種方式,除可生產安全、優質的農產品供應市場外,亦可降低農業生產對環境之衝擊,促進生物多樣化,確保農業永續經營。目前輔導國內有機驗證與友善耕作登錄面積將近1萬7千公頃。

安全、健康、促進有機消費
有機意識從小扎根,鼓勵學校午餐食用有機食材,現有中小學校152萬名學生午餐每週採用有機食材量達232公噸以上;零售通路設置有機農產品專櫃、有機農民市集,建立有機農場電子商店等等。

拓展有機外銷市場
與紐西蘭、澳洲、日本、美國、加拿大及印度等國家完成簽署有機同等性協議,並持續與英國、巴拉圭、秘魯等國家進行有機同等性相互採認諮商作業。協助國內有機業者整合品牌及產品設計,鎖定有機同等性國家為目標市場,宣傳臺灣有機農產品標章國際市場品牌認知度,逐步開拓外銷商機。

九、建構農產品冷鏈體系全程冷鏈更新鮮


為建立國內農、漁、畜產冷鏈物流基礎設施與營運能力,升級產品品質與減少耗損,發揮調節供貨的功能,協助穩定國內價格,進而提升農產品價值與安全,拓展國際市場,經行政院同意辦理公共建設「建構農產品冷鏈物流及品質確保示範體系」計畫,以輔導農民團體及農企業購置冷鏈物流設施(備);依據產業需求建置區域冷鏈物流中心;協助果菜及花卉批發市場建置冷鏈交易、分級包裝、低溫倉儲及冷鏈相關貯運設施(備)。

循序漸進冷鏈建置預期成果
建立農產品全程冷鏈不斷鏈示範模式,並與私部門合作帶動民間投資;充實農糧產品冷鏈基礎設施,有效減少整體供應鏈損耗10%,降低生產成本;輔導重要批發市場升級,延長儲架壽命50%。

全新農產運銷服務模式好處多
智慧生產並輔以冷鏈新技術,從生產、流通、加工到銷售,應用冷鏈相關技術健全農產供銷環境,提升農產品配送物流品質。

十、推動農產品初級加工場登記制度加速農產業六級化


協助小農取得合法加工場登記證,拓展產品上市通路,於2020年3月26日發布「農產品初級加工場管理辦法」,由農政單位管理農產品初級加工場以串連一級生產、二級加工及三級行銷,促進農產品多元利用,加速農產業六級化。

全方位輔導措施,加速小農加工轉型
開辦專業加工訓練課程並銜接農產品初級加工場申請登記資格,以提升農民加工專業技能及食品安全衛生知識;成立專業輔導團隊,逐場輔導農民,完成場域配置、加工製程、作業流程及衛生安全等改善,符合食品良好衛生規範準則(GHP),銜接農產品初級加工場登記。另強化產品行銷拉力支援,協助取得登記之農產品初級加工場產製的加工產品上架通路販售及參與展銷會,拓展市場。

十一、國產米多元行銷讓農糧成為臺灣驕傲


從生產面、文化面及消費面著手推動國產米行銷策略,依歲時節慶與地方特色舉行各式米食行銷活動,建構米穀粉製品產業鏈,鼓勵有機驗證與產銷履歷,提升精品米品牌價值與消費量。

建構國內稻米產銷體系,提升市場競爭力
輔導建置稻米產銷契作集團產區,參與契作面積全面投保水稻保險,並導入產銷履歷驗證制度,提升稻米產業競爭力。辦理稻米達人冠軍賽,鼓勵稻農精進栽培品質,強化稻米安全,建立產地特色。辦理「精饌米獎」,激勵碾米業者提升稻米加工技術及市售米品質。輔導具專業能力之磨粉廠商建立米穀粉原料供應鏈,提供米穀粉原料以利產製多元米食。

食米教育扎根,喚起消費熱情
推動國小食米學園,辦理國高中職學生食米教育講座,於課程融入米食營養與米食文化知識,深耕地產地消觀念。舉辦高中職學生運用國產米創意米食競賽,培養運用國產米觀念。輔導地方政府、農會及公協會團體,辦理結合地方特色之米食行銷活動,傳承米食文化。

拓展消費通路,強化行銷廣度
協助米食競賽冠軍產品量產,於便利商店及量販通路銷售。透過展覽、展售場所及結合電商平臺建置食米及米製品銷售專區,拓增消費者通路及客群。輔導烘焙業者開發以國產米為主原料之米糧烘焙精品,滿足國人多元化產品消費需求。輔導包裝食米及米食製品業者重新建立品牌識別,推出結合地方特色及美學之新包裝產品上市,提升國產品競爭力。

十二、地產地消拓通路穩定國內農產品產銷


協助農民於各式通路行銷,都會區設有「臺北希望廣場」、「圓山花博廣場」定期定點假日農民市集,各地區則依規模陸續設有「農民直銷站」、「社區小舖」及「農民市集」,結合農村社區加強農特產品銷售,活絡農村地方產業經濟發展。

線上線下動起來,全民支持好農產
號召企業團購國產蔬果,藉由提升企業社會責任,表揚企業公益形象,引領更多企業共同支持臺灣農產品。

鼓勵手搖飲業者以國產水果作為主要原料開發販售飲品,推廣大眾多元食用國產水果,提高國產水果消費量及競爭力。並視各蔬果產銷情形,發動各級農會共同採購,推動量販超市及電商等各大通路加強採購國產蔬果,全民共挺臺灣農業。

十三、讓世界看見臺灣拓展海外市場


辦理「水果、蔬菜、花卉、雜糧及特作產業國際品質驗證費獎勵」,輔導受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影響之水果、蔬菜、花卉、雜糧及特作產業之農民、產銷班、農民團體及農產業與事業相關法人、團體等取得國際驗證,拓展海外市場。

香蕉升級前進東奧選手村
與日本靜岡縣、茨城縣及三重縣各級單位等合作,將臺灣香蕉導入日本中小學童營養午餐水果,加強日本人對臺蕉印象;為符合東京奧林匹克暨帕拉林匹克運動會組織委員會的食材供應規定,將香蕉TGAP升級成香蕉TGAPPLUS版,提供2020年東京奧運選手食材。

臺灣精品咖啡,飄香全世界
為提升臺灣精品咖啡國際知名度,與國際推廣精品咖啡單位「卓越咖啡聯盟(AllianceforCoffeeExcellence,ACE)合作,將國際咖啡競標制度導入臺灣,透過國內外專業杯測評鑑篩選出臺灣咖啡國家隊後,薦送至典藏咖啡拍賣平台(PrivateCollectionAuction,PCA),讓全球各地喜歡精品咖啡的消費者於線上競標,將我國咖啡產區與國際精品咖啡市場完美連結。

臺灣好蔬果,外銷多元化
臺灣蔬果好就是要讓全世界知道!導入外銷供果園果品品質安全管理體系,指導農民安全用藥;媒合生產端農民、產銷班或農民團體與出口業者簽訂合作意願書,鼓勵出口業者至「外銷作物生產供應鏈」系統登錄,輔導供果園及集貨包裝場衛生安全品質管理;並實施外銷水果三級品質管理,拓展外銷市場。

十四、疫情下的轉機為生活增色添香


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疫情肆虐期間,為避免群聚感染,廟宇祭祀活動暫停、婚宴不宴客、喪禮不公開,國內花卉市場受到嚴重衝擊;同時,受疫情影響,民眾在家自煮比例越來越高,相對更重視食材安全與健康蔬果。透過多元宣傳花卉教育、蔬菜箱銷售輔導,減少農民損失,全民攜手挺過疫情。

美好生活有花相伴
推動花卉產業紓困振興措施,包括提供花卉、種苗業艱困經營者受僱員工薪資補貼,另為擴大國內花卉使用,於公共場域進行花卉布置;與逾百家超市門市通路合作,建立民眾便利購花管道;積極開發推廣各式用花場合與用花時機,如廟宇參拜、休閒旅遊產業用花等;推廣校園花卉教育,培養家庭生活用花習慣等,協助農民挺過疫情的衝擊。

防疫自煮安心購買蔬菜箱
因應疫情管制措施,原有通銷管道銷量減少及消費者自煮需求,輔導農民團體推廣蔬菜箱,依季節搭配當季蔬菜不同組合變化,將新鮮蔬菜直接配送到消費者手中,提供大眾安心便利採購的好選擇,同時也引導產業轉型升級,化危機為轉機。
  • 資料來源:農糧署秘書室(公共關係科)
  • 瀏覽人次:79712
  • 更新日期:111-07-07